本报喀什7月20日讯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刘萌萌报道:20日,“道中华”边疆行2024特别活动——“曼行国道·219”一行走进喀什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了解最新进度。一周前,这里刚刚启动2024年田野发掘工作。
“2023年我们完成了VI号建筑F4的完整发掘,确定了其完整的形制结构,推断该处为讲经堂,这也是本次发掘工作重要发现之一。此外,还发现了一座形制独特、修建精美的塔殿,殿内四壁和中心塔座四壁及回廊底部均用白石膏粉刷,保存基本完整,出土了大量石膏佛像残片。”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领队肖小勇介绍。
喀什莫尔寺遗址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喀什市东北30余公里、伯什克然木乡莫尔村东北约4.5公里处,是目前发现位于我国最西部、保存最好的土坯建筑佛塔,实证了佛教曾在古代新疆地区传播和盛行,同时在这里发现的佛教艺术遗存也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绝的总体特征。
2019年到2023年,中央民族大学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对莫尔寺遗址发掘3300平方米,清理出土大规模佛寺遗址建筑群和数以万计的石膏佛像残片,采集了上百份动植物标本、测年标本,对莫尔寺遗址的总体布局、基本结构和历史演变有了一定的认识。主要遗迹据其形制、内部设施和出土遗物推断,可分为塔基、僧舍、佛殿、伙房等类型。出土遗物中,数量最多的是大大小小的石膏佛像残片,也有陶、铜、石、木、骨等质地的各类器物。
“今年,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对佛寺的山门大道遗迹进行解密,同时清理山门大殿后面部分的佛殿建筑遗迹,以及试掘距莫尔寺佛寺遗址500米处的莫尔遗址,目的是了解遗址文化属性和与莫尔寺佛寺遗址的关系。”莫尔寺遗址考古发掘项目执行领队、湖北省咸宁市博物馆研究馆员杜峰介绍。
从2021年开始,在肖小勇带领下,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史浩成参与该项目的考古发掘,在他心中,考古是一份远离城市喧嚣,做人类文明守望者的工作。“莫尔寺遗址是极具历史价值的考古发现,在考古现场时不时发掘的陶片、铁器、铜器、骨器、建筑构件,都会带来惊喜,它们总能传递一些这里曾经有过什么的信息。”史浩成说。
“道中华”边疆行2024特别活动——“曼行国道·219”新疆段18日在喀什地区启动,是国家民委2024年重点文化传播项目。该活动自5月11日从广西东兴正式开启,预计历时5个月,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带队,分三段走完219国道全程,探访祖国边陲的大美风光,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宣传各民族团结奋斗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画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