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喀什地区棉花中后期田间管理建议

发布日期:2024-06-25 16:51 来源:喀什地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广大棉花种植户:

当前,喀什地区棉花正陆续进入初花期,即将进入中后期田管阶段,也是形成产量的重要时期,为促进地区棉花实现单产和质量双提升。现对当前农业生产管理建议如下:

一、适时打顶

1.打顶目的:棉花具有无限生长的习性,顶端生长优势较强,水分和养分优先供应顶端。通过打顶,可以消除棉花顶端生长优势,促使棉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促进棉花早结铃、多结铃、减少脱落,增产增效。

2.打顶要坚持枝到不等时,时到不等枝的原则。枝到不等时:指如果预期的果枝数长够了,就不管时间早晚,打去顶尖;时到不等枝是指到了最后期限,即便预期的果枝数没有长够,也不能再等了,要果断打去顶尖。

3.地区打顶指标:一是枝到不等时。当亩均总果枝数达到10万台以上,单株果枝数达到9-10台这一指标,即按照枝到不等时原则开始打顶,实现籽棉单产450-500公斤产量目标。二是时到不等枝。喀什脱叶剂喷施时间在915-20日,根据最后一台果枝铃成熟吐絮倒推打顶时间(蕾期到吐絮70天左右),即对于部分晚播棉田或因灾重播棉田在710日前完成打顶,确保顶部棉铃可完全成熟。

4.打顶质量:充分运用喀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本着减少果枝损失的原则,组织动员乡村采用人工打顶方式,打去一叶一心,杜绝分片、分层次打顶,确保漏打率不大于2%,复打顶打净率100%,打下的棉花顶心带出田外深埋,减少病虫害发生。

5.化学调控:根据棉花长势情况,多数棉田打顶后采用二次化调方式塑造丰产株型。打顶后5-7天进行第一次化调,每亩用4-5g缩节胺,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调节上部果枝伸长。第一次化调后的5-7天再二次重控,每亩用8-10g缩节胺,防止侧枝、赘芽生长造成田间郁闭,具体化调用量根据棉田长势进行调整。

二、科学水肥

1.灌水:水肥运筹是当前田管的主要工作,种植户要科学运筹水肥,严抓灌溉质量,匀水匀肥,精细管理,实现均衡增产。

棉花二水灌溉已陆续开始,建议亩灌量25方左右,根据棉花长势长相合理安排好灌水,缩短灌溉周期,坚持三定原则定面积、定水量、定时间,提高灌水效率。灌水坚持高压运行,滴灌带末端压力0.8公斤以上,杜绝跑冒滴漏;棉田大行不见水,地头不积水。

2.施肥:按照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重施花铃肥,协调好氮、磷、钾的比例。盛花期前按照不旱不灌原则适当控制水肥,盛花期后加大水肥投入,以磷钾肥为主,减少氮肥使用量,增加硼肥使用,全生育期肥料投入量为皮棉目标产量的1.5倍。

三、综合防虫

1.切实做好棉铃虫的防治工作。一是棉花打顶时及时将顶尖带出棉田集中处理,降低田间着卵量,减轻棉铃虫幼虫危害;二是对棉田内百株卵量达到6粒或百株幼虫达到3头时,利用NPV、甲维盐、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氯虫苯甲酰胺等农药进行防治。

2.切实加强棉叶螨的调查和防治工作。对中心株地块及时利用专性杀螨剂进行挑治或点片防治,严禁使用广谱类农药,对达到防治指标发生量大的棉田(打顶前有螨株率达到5%或打顶后有螨株率达到10%)利用阿维菌素、螺螨酯、四螨嗪、乙螨唑等专性杀螨剂进行普防。施药时要注意地头地边等死角部位的防治。第一次防治后4-5天进行二次防治。

3.加强对棉蚜的调查和点片防治。严密监控其发生动态,做到早发现早防治,将其控制在点片范围内。因当前棉田蚜量较少,应尽量避免大面积喷雾防治,不建议连续多次用药。严禁使用菊酯类等广谱性杀虫剂。

4.做好盲蝽象的调查和防治工作,棉盲蝽百株虫口达到5头时,及时防治,用药为啶虫脒类药剂进行防治。

5.根据当前棉花长势情况,为提高害虫的防治效果,建议各作业机车主认真调试好喷雾器,并安装长吊挂。以及做好作业机车各方面的防护工作,以免对棉花造成机械损伤。

6.目前正值防治病虫害用药高峰期,要严格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使用农药,并注意农药的科学合理轮换使用,严禁使用广谱性农药和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品种,切实做好对农药包装物集中焚烧或掩埋等处理工作,防止农药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畜、环境及农产品质量安全。

【打印本文】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智能问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