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公开

索引号 01037361X/2022-00133 公开信息来源 喀什地区科学技术局、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局
公开日期 2022-04-22 文号 喀署办发〔2022〕14号
信息有效性 有效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内容概述 《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已分别经行政公署2022年第一次、第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来源:喀什地区科学技术局、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局 作者: 发布时间: 2022年04月22日 点击数:

各县、市人民政府,地直各部门单位,中央、自治区驻喀相关单位:

《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已分别经行政公署2022年第一次、第四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喀什地区行政公署办公室

2022年4月7日

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喀什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速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战支撑和引领性作用,推动喀什高质量发展,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的新形势

(一)“十三五”科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喀什地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各项科技方针政策,坚持“深化改革、自主创新、重点突破、加速转化、驱动发展”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域中心、中巴经济走廊廊桥的战略定位,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满足改善民生的重大科技需求,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和创业服务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努力把喀什建设成为在中亚南亚区域具有影响力和辐射面的科技中心、智力高地、新兴产业聚集区,为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始终加快科技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地区出台《喀什地区科学技术“十三五”发展规划》《喀什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意见》《喀什地区关于推进科技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关于喀什地区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从政策引导上鼓励支持科研人员释放创新活力,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营造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环境。

——科技投入增长机制不断加强科技投入体系不断完善,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集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五来,地方财政科技拨款累计4.6亿;全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由2016年7156.6万元增长到20208607.4万元。区域创新能力进入新疆先进行列,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

——科技产出质量明显提高。五年来专利申请授权量2019件,授权量1201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共有4项科技成果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承担并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495项,争取科技项目拨款7697万元,成功转化应用农业科技成果98项,为54家企业解决了技术创新难题,开发新产品36种,推广应用了一批医疗新技术。全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5家。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快。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数量达106200人,R&D人员全时当量209.13人年;科技特派员1000名;举办各类科技培训2.23万期次,培训基层技术人员和农牧民近300万人次,发放实用技术资料56.4万册。国家科技部科技领军人才创新驱动中心落地喀什。选派80名地区青年科技英才赴援疆省市参加培训。

——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深喀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科技孵化器,连续承办五届喀什地区创新创业大赛。喀什古城众创空间被评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喀什经济开发区“双创中心”揭牌,新疆北斗双创基地通过国家级众创空间备案。组建南疆首家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喀什广东科技创新信息中心,获批首家新疆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研究中心、国家呼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结核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国家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联盟单位),进驻南疆首家院士专家工作站,成立南疆首家军民融合新型研发机构--喀什广东科学技术研究院。喀什大学新疆生物固废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为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积极培育和大力建设创新载体,创新资源不断聚集,科技成果转化供给有效增强。

——科技援疆工作不断深化。贯彻落实《全国科技援疆规划纲要2011-2020年》,充分发挥山东、上海、广东、深圳的科技资源优势,深入推进科技援喀工作。促成广东省科技厅、自治区科技厅、广东前指、喀什地区行政公署签订《对口科技援助框架协议(2017-2019年)》,推出全国援疆省市协同创新援疆的品牌新模式。举办“创新驱动发展与科技维稳(上海)”“粤喀农业科技创新培训”等各类培训班15期。

(二)“十四五”面临的新形势

国际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全球科技创新格局进入深度重构的历史阶段。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疫情防控、碳中和、人工智能安全等世界难题向人类提出了新的挑战。全球创新版图正在重构、全球经济结构正在重塑,更加凸显加快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紧迫性。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只有把握大局、抢占先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和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才能从根本上全面保障国家安全。

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的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科学家座谈会上强调,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我国已由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结构升级,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高碳增长转向绿色发展的新阶段。载人航天、探月工程、万米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大飞机、量子通信等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现代化经济体系赋予了新动能。

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下,在国内大循环、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新疆进入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自治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连接东西部、辐射中西亚的战略地位凸显。在中共中央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引下,自治区贯彻落实“1+3+3+改革开放”工作部署,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惠民生,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光伏电站系统集成、特高压输变电、油气勘探领域等一批标志性成果加速涌现,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逐步成为“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在大科技援疆背景下,自治区要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推动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喀什综合科技创新实力与全疆领先地区差距仍然较大,存在高新技术企业力量薄弱,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服务体系、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科技人才队伍技术力量薄弱,科技示范基地少,产业技术体系未形成规模,科技经费投入效益不明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喀什科技创新发展。因此,喀什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的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及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自治区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喀什地区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围绕“12357”(1个龙头,即以喀什经济开发区为龙头引擎;2个重点城镇群,即以喀什市为中心的喀什河流域城镇群、以莎车县为副中心的叶尔羌河流域城镇群;3个经济带,即喀什河流域经济带、叶尔羌河流域经济带、中部经济带;5大中心,即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南疆支点的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医疗服务中心、区域金融中心;7大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全产业链体系,纺织服装、电子产品、轻工日用产品,建筑安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体系,龙头骨干产业体系,战略新兴产业体系,旅游产业体系,现代服务产业体系,数字信息等科技产业体系)实施科技支撑乡村振兴、工业技术创新、旅游文化创新、环境保护、科技惠民、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扩大开放合作,激发创新活力,实现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为实现喀什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领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的新时代中心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指导科技工作。

坚持科技创新。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破解当前经济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关键,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加速建设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坚持深化改革。优化和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大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科技创新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坚持人才为先。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把人才培育、引进作为科技创新的最优先位置,构建具有竞争优势的人才制度优势,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引进和集聚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引领科技创新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以科技援疆及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作为建设创新型喀什的强大力量,推动全方位科技合作,主动融入科技创新网络,打造创新型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坚持服务民生。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满足民生需求、增进民生福祉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加强涉及人民生活的科技创新,让人民共享科技创新成果。

(三)主要目标

2025年,在以地区“十大产业”发展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显著提升,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科技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深入,科技人才队伍更加稳定,科技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科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引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提升,科技增进民生福祉和保障公共安全的能力增强。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初步建成企业研发能力持续提升,建成一批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创新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成效大幅提升持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只增不减。

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稳步增加,营业收入持续增高,高新技术发展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绩。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与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稳步提高。一批企业成长为创新型领军企业。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支撑喀什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创新驱动作用显著增强。园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成为喀什地区创新型建设的重大载体和核心增长极。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数量不断增加,拥有的自主技术、核心技术增加,技术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搭建起地区创新协同网络体系。

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激励创新的政策法规不断完善,科技与金融紧密结合,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有机结合,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公民科学文化素质有所提高,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


    三、科技创新发展重点任务

    (一)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科技支撑,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综合集成能力

围绕喀什优势特色农业,以完善产、学、研、用有机结合机制为重点,逐步建立起农科教、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做好新品种选育推广、农业机械、高效节水、多熟制高效栽培、测土配方施肥、耕地质量保护、畜禽标准化饲养、优质林果业发展、动植物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安全、农产品加工储运、农业信息化、防灾减灾等领域,着力突破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推进农业创新发展。

——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各类产学研联合体研发和承接转化先进、适用、绿色技术,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特点与农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并推广“技物结合”“技术托管”等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服务后补助机制,激励企业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加大农业科技服务企业培育力度,开展农业科技服务企业建设试点示范。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载体和平台建设进一步鼓励科研院所与涉农高企合作承担科研项目。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载体,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优化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机制,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这个突出短板,部署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各类主体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着力引进、培植、扶持、发展冷链物流,逐步建立“全程温控、标准健全、绿色安全、应用广泛”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冷链物流企业,实现冷链服务全程可视可追溯。

——加快农业科技服务信息化建设。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服务中的示范应用,探索“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新手段,提高服务的精准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推进互联网、物联网和种养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促进物联网、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畜禽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领域的示范应用,实现农业农村经济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开展馕文化和品牌战略研究。针对馕产业面临保质期短和馕附加值低的现状,建立馕产业研究院,开展馕文化和品牌战略研究,开展原料、配方、加工、销售的研发和推广。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元素和馕历史文化典故、传说、逸闻趣事,加大文化创意研发,将馕文化与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民族特色浓郁、地域特征鲜明、工艺传承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的馕文化产品。推进馕产业相关农产品种植、加工、销售以及旅游业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对带动就业的综合承载能力。

专栏1 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种养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在粮食、特色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及设施农业、疫病防控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开展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开发推广畜禽良种繁育、农区杂交多胎肉羊高效养殖、奶牛高效养殖、生猪高繁成活、畜禽水产疫病防控等先进技术;研发推广设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工厂化育苗、栽培、水肥一体化高效生产技术模式开展种质资源保护开发与良种产业化的研发和推广工作。

林果提质增效关键技术集成应用。针对叶城核桃、莎车巴旦木、英吉沙色买提杏、泽普骏枣、麦盖提灰枣、伽师新梅、喀什石榴等,建立品种汇集圃、良种采穗圃和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加快果园品种嫁接改优工作,实行林果良种化栽培。重点开展草原虫鼠害生物防控技术示范推广、草原毒害草防除技术示范推广、绿洲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创新、天然胡杨林有害生物综合防控配套技术等。

智慧农业建设。开展示范水肥药一体化智能喷灌、远程监控、环境自动监测等智慧农业技术,推进配方施肥触摸屏、农业气象墒情监测等系统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标准化、自动化,农业管理精准化、智能化发展。加快推进以滴灌、喷灌、微喷灌、自压系统等为基础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大面积应用,加快推广喷药喷肥无人机等器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

设施农业技术集成技术开发。以地区现有的农业科技园区为平台,研究适应喀什地区使用的设施大棚,选择适合本地的种植品种,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重点研究适合喀什地区自然环境的设施大棚技术,研究适合本地反季种植的作物,研究适合喀什地区设施农业发展的经济规模和模式。做大做强外向型蔬菜出口和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推动制干、脱水、制酱等深加工产品开发。

畜禽品种改良技术综合示范。在肉牛、肉羊和肉鸽产业发展中注重新品种、新技术引进,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和成熟的生产技术体系成果转化方面予以支持。完善良种培育体系,加大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提高单产和效益。完善冷链物流体系,依托保鲜库和营销网络体系,积极发展反季节销售,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着力把喀什打造为国家级畜牧产业示范园区,推动现代良繁、育肥、屠宰、分割、冷藏、肉奶加工全产业链规模化生产。加大对智慧牧场、畜牧云平台等现代畜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

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大力开展畜禽粪污、秸秆、残膜、农药包装等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示范。引进开发秸秆综合利用、残膜回收等新装备新技术,研发推广小型化、移动式装备。开展高堡膜回收利用与可降解地膜推广应用示范。鼓励兴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加工厂持续推进以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农业废弃物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及其产业化。

    (二)加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技术研发和成果引进力度,加快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轻工食品、民族手工业、建材业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对传统优势产业实施以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技术改造,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等高技术成果,嫁接、改造、延伸传统优势行业产业链和价值链。

——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和平台建设。引导行业龙头企业建立面向产业发展前沿的战略技术开发平台。鼓励区内外企业和科研院所与喀什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支持建设国家级和自治区级研发平台等创新平台。加大科技企业孵化器、中小微企业创业服务中心、众创空间等建设力度,形成贯穿整条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体系。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电子信息、文化创意、动漫设计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民生科技领域的技术研发,着力集成和掌握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引进和转化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培育和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动传统农业、工业、服务业转型升级。

——支撑现代服务业发展。建立健全与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向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从技术支撑、创业支持、业态培育、市场拓展等方面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创业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学技术普及等专业科技服务。

——支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探索完善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科技支撑体系。重点围绕智能工厂建设、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优化供应链管理、拓展服务衍生制造、发展工业、文化旅游等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实现制造业、服务业转型升级;探索推动原材料、消费品、装备、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重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专栏2 现代工业科技创新工程

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升级与结构优化。依托喀什特有的棉花资源优势,突出长绒绵的特色与优势,开发生产以长绒棉为主要原料的细号、特细号纯棉纱线产品。加强嵌入式纺纱、多组份纤维复合混纺、新结构纱线加工等技术应用,将高档精梳纱线智能制造模式纳入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加大纺织智能装备、生产线的研发推广,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专业应用软件等产品。

新型建材产品研发与加工。依托喀什中亚南亚工业园区内建材类企业,大力推进新型建材和绿色建材发展,提高建材产品的研发设计和深加工水平。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发展新型建筑建材的制品。发展具有轻质、高强度、保温、节能、节土、装饰等优良特性的新型墙体材料、新型防水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

农副产品加工技术应用推广。围绕杏、石榴、葡萄、无花果、新梅等林果业,着力开展深加工与新产品研发、提升产业技术水平、解决技术难题,重点研发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果汁、果酱、果粉、果酒和速冻、膨化果品等产品,研究开发天然保健食品、功能型食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发挥绿色、生态、有机农业优势,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将喀什建设成为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植物萃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依托科技援疆机制,引进植物萃取科研平台和行业专家,大力开展植物萃取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引导和支持喀什晨光生物科技集团开展多样性植物功能性成分萃取技术集成研究,对喀什的玛咖、雪菊和沙棘研发提取物纯化工艺、技术集成、升级提纯、纯化提取、功能性产品研发,构建技术创新引领集群发展的产业,推动莎车、岳普湖和塔县植物萃取产业发展。

资源综合利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研究适用于软破倾斜薄脉矿岩的采矿方法和矿区深部富水高压软破矿岩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破解国内外软破倾斜薄脉矿岩安全高效开采的难题。加大新能源产品的研发,包括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配件,太阳能光伏系统,运营大型并网光伏电站建设与技术示范;增强节能环保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包括污水治理、中水回用技术,市政污泥处理技术,工业、医疗废水处理技术,垃圾处理资源化技术。    

维吾尔特色功能性食品和药膳的研发。以喀什水果资源、蔬菜资源以及维吾尔医药资源为基础,重点研发以喀什物产为基础的高附加值产品,攻克束缚喀什食品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建设喀什植物资源库,开发维吾尔特色功能性食品和药膳。建立喀什地区首家集食品、生物医药为一体的研发平台。  

发展支撑大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新基建”发展。重点发展支撑大数据中心等关于大数据新基建高载能产业、战略型新兴产业,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等新业态发展,聚焦推进以大数据中心建设为重点的新基建发展。在喀什市建设喀什地区数据储存和政务云核心节点,在莎车县、巴楚县建设分节点,在塔县加快建立面向中亚南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云计算数据中心。                                                                        

    (三)实施旅游兴喀战略,为把旅游业培育成富民产业提供科技支撑

——推动科技与旅游、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立足喀什区域特色、历史特色、文化特色,挖掘香妃文化、班超文化、张骞文化、维吾尔族文化等历史、民俗文化资源,重点发展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数字电视、数字动漫、图书音像制品、数字出版物、工艺设计、形象设计、时尚创意、装饰装潢、演艺娱乐等文化创意产业,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培育一批区域特色鲜明和创新能力较强的文化科技企业。

——运用科技手段打造喀什智慧旅游。以科技创新为主导,借助“互联网+旅游”模式,建成“一部手机游新疆”的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实施喀什智慧旅游发展战略。围绕旅游饭店和景区(点)无线宽带网建设、旅游景区(点)自助导览系统建设、旅游信息触摸屏建设、移动互联网APP导览系统建设,初步实现旅游行政服务智能运行、游客智慧旅游、旅游企业网络运营融合为一体的旅游智能服务体系。

——打造丝绸之路文化和民族风情国际旅游集散中心。围绕地区文化产业园建设,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着力推进刀郎文化园、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园、阿凡提乐园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推动泽普金湖杨、喀什古城和帕米尔国家5A级景区提档升级,建设“一带一路”核心区南疆支点的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提升喀什旅游业发展水平。

——打造文化旅游特色品牌。以“丝路风情、醉美喀什”为主题,实施旅游品牌带动战略,形成点、线、片、面结合的产品体系。通过政府引导、文化旅游示范项目建设、创新旅游服务理念、网络推广等手段,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民间工艺、土特食品、工业旅游产品、水电库区旅游产品、体育旅游品牌、养生保健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并通过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兼并重组、特许连锁经营、企业文化宣传、串联产品合作、科技成果转化与旅游企业自主品牌建设等方式,开发特色区域文化旅游品牌,扩大区域特色品牌影响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发挥好喀什地区旅游业对农牧民脱贫致富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专栏3 旅游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提升喀什地区旅游纪念品研发技术。引入国内一流的旅游纪念品设计理念、设计工艺,通过借鉴和学习改善喀什地区旅游纪念品研发弱、产品缺乏新意的现状。鼓励旅游纪念品的原创化,定期组织主题展览、设计比赛,发掘新颖的创意设计和优秀的设计者,促进这些理念成型并投放市场。扶持中小设计企业的品牌建设,形成完善的设计、展示、生产、销售、中介服务的发展格局。

“互联网+旅游”数据平台的研发与应用。推进喀什地区旅游目的地营销平台、旅游电子政务信息平台、旅游文化资源等数据平台的建设。引导旅游企业拓展应用第三方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互联网APP系统应用开发。开发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较高科技艺术含量的旅游演艺产品业。为打造“丝路风情、醉美喀什”品牌打造提供技术支撑。

文化创意园建设。以“出版+文创+电子商务+金融+商业配套”为支撑,涵盖图书出版、报刊传媒、数字科技、电子商务、网游动漫、工业设计、艺术创意、职业教育、演艺娱乐以及金融服务、酒店和商业配套、产权交易、运营管理等领域,最终建设成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核心产研相结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支柱型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智慧旅游和旅游大数据平台建设。以积极创建喀什市、塔什库尔干县、泽普县3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旅游+”战略,促进旅游与一二三产、与文化、体育、农业、生态、教育等深度融合,力争到2025年,形成丝路文化特色鲜明、民族风情特色浓郁、田园风光壮美秀丽的三大名片。

数字化、智能化旅游服务科技示范工程。开展大数据、云计算、位置服务、互联网+、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景区智慧管理与服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景区生态资源保护、市场营销等方面应用示范;重点支持利用现代声光电综合集成、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舞美设计和舞台效果集成系统及文化遗产动态表现影视系统等现代技术在提升传统文化旅游产品的创作力、感染力和表现力的创新性应用与示范。

    (四)加强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领域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

——围绕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加强战略性矿产资源的综合研究与勘查,着力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研究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支持生态监测预警网络系统及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开展喀什地区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估,积极开拓环保融资渠道,争取国家、自治区项目资金和技术投入;做好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流域规划,建立一批特殊生态功能保护区;有效集成生态环境、气象、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交通运输、水利、农业、卫生计生、林业、公安、市场监管、测绘等部门获取的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等监测数据,建设互联共享、自动分析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数据资源体系;加强自然资源开发的规划和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的科技支持能力。

——加快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技术集成与创新,全面推进盐碱地、矿区等典型脆弱生态区综合治理工作。从资源与环境入手,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和利用,减少城市和工业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做好产业、园区、企业内部循环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鼓励促进低耗能、清洁企业发展,制定适合自身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循环经济路径;转变生产、生活和服务方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由资源依赖型和传统经验型向循环利用型和科技依托型转变,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通过农业生物、林业改良、化学改良来进行地区盐碱地生态综合治理;对于矿区等典型脆弱生态区要因地制宜,合理制定矿区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规划,设立生态修复研究专项。

——加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依靠科技进步、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建立和发展地方性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试点工作,全面提高喀什地区各类产业开发区、科技园区(示范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喀什地区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模式。

专栏4 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创新示范工程

水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设立维护水生态系统的自组织作用项目,开展喀什地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工程研究,重点以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热力和工艺系统节水、工业给水和废水处理为研究方向,支持企业积极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开展水质变化趋势预测和风险预警系统研发;引进工业集聚区水污染处理技术设备,加强工业园区、矿山开采区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的防渗处理技术的推广应用,地下水开采研究。

荒漠化盐碱化防治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综合治理,推进生态高质量发展,充分利用北斗系统、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建立监测预警数据库,丰富荒漠化盐碱化防治监测手段,完善全地区监测站点建设,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扩大监测范围,提升监测能力。通过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实现荒漠化盐碱治理科学布局、因害设防、精准施策,有效减缓沙化盐碱化土地扩张趋势。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研究喀什地区荒漠化盐碱化状况并形成适合本地的防治方法,进行科学治理。

工业污染防治推进工业企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实施一批减排工程项目和无组织排放源治理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发展无污染和少污染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试点推行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并筛选一批示范项目供企业治理改造对标参考,重点开展水泥企业低氮燃烧技术改造、脱硝设施提标改造、除尘改造。

节能减排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节能减排科技资源集成和统筹部署,组织实施节能减排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加快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细颗粒物治理、垃圾渗滤液处理、多污染协同处理等新型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化,开展钢铁行业超低排放升级改造。遴选一批节能减排协同效益突出、产业化前景好的先进技术,推广系统性技术解决方案。

荒漠区、帕米尔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建立野生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及野生动植物博物馆;开展喀什特有原生态农副产品和畜禽产品加工产业,研究开发天然保健食品、功能性食品;推广喀什特有畜禽产品规模化养殖和加工技术,开展农副食品精深加工,打造特色品牌,延长高原农产品产业链。

五)聚力保障民生改善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科技支撑反恐维稳。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加快构建集社会组织、管理、服务、动员等功能于一体的社会信息服务系统,开展网络安全、危爆品防控、数字边防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应用。发展安防信息产业,加快信息技术平台技术应用,开展实施各类犯罪的预防、侦查、打击技术,社区网格化动态大数据精准预警技术等公共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危安人员管控教育甄别、综合智联信息边境管控等系统的应用。

 ——科技守护饮水安全。加大对喀什地区水利数字化智慧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城乡居民饮用水安全工程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建立集远程控制、水质在线监测、管理数据传输、水量计量设施、水权交易平台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饮水安全自动化控制系统,通过试点推广工作,向有条件的县市推进信息化向农村水利延伸,开展覆盖地、县、乡和主要工程的水利信息化体系,使喀什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迈上了现代化管理的新台阶。

——科技支撑生态修复。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将乡村绿化与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景观保护相协调,探索自然保护与资源利用新模式,围绕科技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富民、惠民”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统筹考虑农村产业发展、生态宜居。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农药化肥减量行动,加强农膜污染治理,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进“美丽喀什”建设。

——科技支撑医疗惠民。围绕健康中国行动,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预防人民健康为中心,重点开展涉及重大民生的重大传染性病、结核病等区域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检测,研发并建立结核专病数据库、人畜共患病的微生物资源样本库。创建一整套符合喀什地区结核患者、传染性病风险预测模型及防控信息化系统,逐步实现区域内的平台搭建及数据共享,提升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依托科技援疆平台,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干预和防控措施研究,搭建喀什地区医院公共科研实验平台、生物样本库、重点实验室,建立自治区细胞治疗工程研究中心、喀什地区脂肪肝中心产学研医转化应用平台。开展心理疾病健康研究,提出干预职业损害的新策略。开展人工智能辅助诊断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技术,分层级、分阶段的康复医疗、急救医疗、微创治疗等适宜技术和互联网+远程医疗技术示范与推广,提升健康产业技术水平,为构建普惠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人口安全提供科技支撑。

——科技支撑公共安全加快提升应对食品安全、自然灾害、生产事故等社会公共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与先进技术应用。建立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处置指挥能力的公共安全技术体系。

专栏5 民生科技创新示范

食品安全重点技术研究。重点支持食品安全检测、安全标准监控、快速精准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推广。开展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的攻关与应用,加强食品安全控制、跟踪和溯源技术的集成应用,组织实施食品中的致病微生物、重金属、农兽药残留以及其他有害物质快速检测先进实用技术的攻关,研制开发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器与试剂,加强超市和主要农贸市场及学校食堂食品安全防控技术的集成应用示范,重点围绕食品安全生产、检测、控制、溯源和应急处置等技术,组织科技攻关和集成示范,形成食品安全技术体系。

灾害监测预警及防控重点技术研究。重点支持城市和农村火灾监控报警及应急处理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火灾自动报警监控网络管理系统、灭火抢险救援应急处置等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提高城市火险防范能力。建立地震、灾害性天气、滑坡泥石流、洪涝等灾害监测评估及防治,突发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置技术。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救助技术示范工程。针对冰雹、暴雨、霜冻等气象灾害,加强突发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与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提高应对异常气象灾害的抗灾救灾技术能力。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与快速处置重点技术研究。支持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调查、处置、恢复等各环节关键技术应用、装备的研发集成和推广应用。开展交通安全疏导与应急处置技术应用示范,建立交通安全技术示范体系,为道路交通的安全疏导、救援联动与应急处置提供技术支持。加强社会治安监控技术集成应用研究与示范,为保障居民生活与出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社区数字化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利用数字信息技术和网络、控制技术,建设数字化网格系统和数字化软件平台,通过宽带业务数字网,将社区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远程监控管理。为应急预案处理、舆情收集检测、居民矛盾排查、公共安全管理、预防犯罪预警等辅助决策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六)深化科技援喀,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不断推进对内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

——深化援喀机制,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与援喀省市建立多方参与、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围绕喀什地区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推行共设科研课题,组织联合研究,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企业与区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联合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技术研发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实体、承接设立研究分机构。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积极承接东中部先进技术和产业转移,共建研发和产业化基地,推动喀什特色产业创新发展。

——开展以科技需求为导向的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从地区的战略需求出发,积极参与国际重大、热点科技问题的研究合作,强化地区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在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医药健康、电子信息、防灾减灾等领域的科技合作,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研发项目。

依托“五口通八国一路连亚欧”的区位优势以及中吉乌铁路、中巴铁路、南疆铁路、喀伊高速等优越交通条件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技术需求,鼓励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沿线国家创新创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重点企业开展境外业务,有效提高新疆科技辐射范围和影响力。完善合作平台、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成效,集聚全国创新要素提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能力,推进实施科技人文交流行动、联合实验室行动、技术转移行动。

——加快国际国内科技合作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继续开展科技英才“3+3”培养模式,选派青年科技英才到援喀省市学习深造。采用柔性人才引进方式,吸引对口援助省市行业导师、科研人才来喀工作,建立博士流动站,提高喀什地区科技人才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农业、医疗、教育教学等领域的科技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外国人才吸引、评价、使用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鼓励和吸引更多外国高端人才来喀创新创业服务。

继续加强与疆内外国高端人才的联系沟通,发挥其在国外的人脉资源优势,为喀什地区引荐一批人才或者通过市场化方式,与世界更多的高层次专家组织建立合作关系;继续深化与国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业和专业学术团体的合作,进一步丰富国外人才资源信息库,更好服务地区引智需求单位。

——加强国际国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在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生态环境保护、创新药物、疾病防治、地质矿产、煤化工、农牧机械、光伏发电、跨境电商,以及科技创业服务等方面,推进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技术转移示范基地、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的建设。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开展国际培训、人才培养和信息服务,提高基地的辐射影响力,为新疆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打造坚实的基础条件平台和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研发中心。

——推动兵地科技合作和军民科技合作。在兵地会商机制下,建立兵地科技深度合作机制,推进联合科研攻关、创新平台共建、创新资源共享、科技服务融合发展。发挥兵团农业产业和技术优势,加强农业技术人才互通交流、技术培训,因地制宜共建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和高效设施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示范基地。整合兵地科技力量,加快推进生物育种科技发展,加强名特优瓜果、畜牧良种培育,联合建设国家生物育种实验室。探索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游客集散中心与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建设兵地融合信息化平台,促进兵地融合产业项目和骨干企业集聚发展,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专栏6 科技合作交流服务平台建设

援疆省市先进产业技术转移转化。围绕喀什地区的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专项聚焦智能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新材料、重大技术装备等重点领域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推进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资金、技术、产品向中西亚市场的转移和输出,引导区内企业打造面向中亚、辐射欧洲市场的信息、技术、产品交流中心和投资服务中心。

“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南疆支点建设。按照新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部署,瞄准喀什建设“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区域中心、中巴经济走廊的战略定位,充分发挥喀什“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特殊区位和集群口岸优势,利用好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开放优势、援疆优势,构建互利合作交流机制。推进喀什丝路学校,支持喀什大学在巴基斯坦设立孔子学院,建设辐射周边国家的教育医疗中心。

援疆省市技术骨干人才引进工程。依托山东、上海、广东、深圳援疆四省市优势科技资源,培养和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和自治区天山英才工程、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工程、农村科技特派员引进工程。

联合援疆省市实施“互联网+”行动。与援喀四省市共同搭建科技资源共享信息平台,依托喀什·中国西部电商总部基地,充分发挥南疆地区首个国家级科技孵化器,培育孵化建立创业团队,吸引电商企业入驻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互联网+教育”信息化设备管理平台、“互联网+教育”人才培养大平台、“互联网+教育”城域网络建设项目等。

    四、加快创新平台建设与共享,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一)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

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要素与生产要素良性互动、创新成果和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努力实现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优势叠加”,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双向融合”。强化知识产权导向功能,明确产学研政各方的责权利,大力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引导企业主动介入早期研发活动,促进建立资源共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合作机制。

围绕特色林果、馕、农副产品加工、葡萄酒、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新型建材、电力、矿产资源加工、旅游等“十大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喀什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农业科研单位、地方政府、农业企业三方主导、“政产学研金服用”七方协同的新型研发平台。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园区、星创天地等载体,创建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平台。优化各类农业科技园区布局,完善管理办法和监测评价机制,将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成效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鼓励企业多种形式组建研发机构。支持企业与国内外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通过开放实验室、共性技术平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多种途径共建研发机构,引导企业创建国家级、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鼓励共建研发机构对外共享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对提供研发类服务、参与技术标准制定、知识产权咨询与交易、产品检测认定等科技服务项目给予支持。

    (二)加强科技园区建设

加大科技园区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充分发挥园区在区域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引领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跃升。支持园区开展新品种繁育、模式栽培与养殖、滴灌与节水等的试验与示范,支持园区与基地开展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农牧民培训等各类科技活动,努力推动园区成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通过高新技术引领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打造现代技术产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和产业高地。加大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和引进工作,鼓励园区企业在重点产业领域建立实验室、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喀什地区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基础,发挥援疆省市技术密集优势,有序推进喀什和东部省市合作共建园区,建立联动协调、优势互补、利益分享等工作机制,促进区域协作、资源整合、集群发展,尽快把喀什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形成共建共享、互利共赢的局面,实现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

    (三)发展科技创新创业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促进创新创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增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活力。支持通过重大应用场景推动科技前沿领域、交叉融合方向的创新创业,挖掘和培育具有创新性、颠覆性的新企业和新业态。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结合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开展科技创业,倡导敬业、精益、专注、宽容失败的科技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试错容错纠错机制,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

依托“创业之星”大赛和企业孵化基地,构建“孵化器—加速器—专业园”三级孵化加速体系,助力创业企业实现三级跳跃发展,支撑大型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对北斗双创基地、喀什古城众创空间、华为智慧学习工厂等众创空间服务指导,引进和培育一批有竞争力、富创造力的科技型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加快实施“开放式、特色化、多元化”孵化加速体系发展战略。大力支持境内外机构、企业、个人等社会资本,依托自身特色专长,参与孵化加速载体的投资运营,积极丰富孵育加速增值服务、有效激活区域创新活力,打造以政府示范性综合载体为引导,高校院所、民间资本建设的专业载体为特色的多元化格局。

    (四)加强对外科技合作与交流平台建设

针对喀什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创新需求,积极协调组织企事业单位与援疆四省市科研院所对接,对建立的科技合作平台、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科技示范基地,在申报各级科技项目时予以优先推荐和支持。着力打造集科技信息交流、战略研究、学术交流、新技术新产品展示、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培训、成果推广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对外科技合作枢纽。支持喀什大学、第二人民医院、维吾尔医院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建设,推动建立喀什大学与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及企业实验室联盟高质量建设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临床医疗中心,开展“一带一路”国家技术合作交流

    (五)加快推进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

利用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项行动,支持和引导本地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用好援疆资源,鼓励援疆省市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喀什联合共建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机构,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地区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对重点企事业和重要项目试点揭榜挂帅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加大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投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融资新模式。积极探索科技成果信息平台和成果转化对接与技术转让的绿色通道。进一步推动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技术支撑、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农业科技支撑和成果转化工作网络、技术服务网络,协同推广农业重大技术。

    五、全面提升地域科技创新能力

    (一)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原始创新能力

部署基础研究重点领域,解决区域发展关键科学问题。瞄准喀什重点领域、重点产业发展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未来产业发展变革性技术,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合作,重点在林果、馕、农副产品加工、葡萄酒、纺织服装、电子产品、新型建材、电力、矿产资源加工、旅游“十大产业”发展上部署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一批重点突破。

加大对基础研究长期稳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喀什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中的主力军作用,持续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财政投入,建立完善稳定支持和竞争性支持相协调的机制,加大对长期重点基础研究项目、重点团队和科研基地的稳定支持。落实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二)创新驱动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

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依托喀什经济开发区,打造创新核心区域,推动经济全面提质增效。整合政策资源和创新要素,以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为主导,加快部署推进产业核心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能源、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文化旅游、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提升喀什经济开发区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水平。依托喀什大学、人民医院等单位,积极培育和争取更多省部级以上的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基地和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搭建公共科研实验平台、生物样本库、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南疆分中心等科研平台。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与区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建设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喀什经济开发区产学研创新示范基地建设,通过共建科研平台与基地、科研项目合作、建设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促进产学研各方资源有机结合,共同开发研究新产品、新技术,提升核心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分层次、分阶段为喀什经济开发区培养技术人才,结合企业发展人才需求,为企业培养一批技术研发人才和管理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激励机制。建设“人才特区”。支持喀什大学设立技术转移中心,布局建设众创空间及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加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力度

加大农业科技园区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建立完善地区农业科技园区标准,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在成果转化、品牌培育、智慧农业、科技金融结合等方面开展科技创新。实施农业科技园区产业提升计划,培育一批掌握先进技术涉农领军企业,鼓励园区企业加大农业研发投入力度,推动农业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促进企业成为农业应用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体。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支持企业推进质量品牌升级。

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在园区内新建农业物联网服务平台,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坚持“科技创新、示范带动”原则,积极组织园区企业,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建立示范基地,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引进、示范推广力度,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形成农业技术组装集成、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的示范载体。利用援疆省市创新创业资源,大力支持农村创新创业科研实训基地建设,以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科技人员、企业家、创业辅导师等为重点,培养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为地区农村创业创新提供见习、实习、实训、咨询、孵化等多种服务

    (四)培育集聚创新型人才队伍

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开展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专题研,坚持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积极争取中央、自治区人才支持计划、“西部之光”访问学者、自治区人才培养天山计划、自治区人才引进天池计划等人才工程,用好自治区重点支持南疆人才队伍建设项目和各类人才工程单列南疆专项,建立医疗卫生科技人才科研专项、创新创业人才创新专项,引进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大力借智借力,支持喀什地区外高校、院所专家来喀,与喀什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各类科研平台,开展科技创新。建立充分利用科技援疆平台,通过与援疆省市联合组建研发机构和共同实施科技项目,联合培养科技人才。加强本地科技人才培养,开展科技人才现状摸底调研,建立健全科技人才专家库,选派科技骨干到内地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修培训,参与科技项目研究,定期培训。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设立地区科技人才扶持计划,重点培养一批企业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加快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基层工作站和科研工作站建设。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面向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能应用型人才。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引导各类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单位深入农村基层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壮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队伍,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服务一线的积极性,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发挥科技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和农牧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脱贫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通过开展技术指导、试验示范、技术培训等,形成以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转业军人、乡土人才为主体的基层科技人才队伍。

加快推进科技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制定人才支撑政策,积极建立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科技成果转化鼓励专业人才创新创业、激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一线流动的体制机制,激励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开展科技人才管理改革试验试点,实行更加灵活的人才机制和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推行项目、人才、基地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科技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科技人才开发、发展投入和科技人力资源投资比重,推动科技人员向企业集聚。

    (五)加快推进县域创新驱动发展

增强县域创新意识,开展县域创新驱动发展示范,鼓励县(市)依托区域特色产业和民生领域的科技需求,加大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建设集信息咨询、人才培训、项目推广和引进、技术服务、创业孵化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服务机构,为推动县市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加强“农技快讯”、“农技网站”等服务载体建设,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成效。构建县乡村三级“三农”科技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农技服务,通过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和技术承包、绩效挂钩等形式,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的紧密结合。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专家组”,完善联系基层、服务群众机制,大力开展农科集市、技术讲座、田头论坛等服务,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科技特派员服务全覆盖,全面提高地区科技特派员数量与质量,更好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一)深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

健全科技创新治理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创新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入推进科技计划管理改革,落实自治区科技管理平台建设有关工作,减少科技计划项目重复、分散、封闭、低效和资源配置“碎片化”的现象。进一步完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项目经费管理机制和审计方式,提高科技资金使用效益。推进重大专项管理改革,建立健全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执行情况的监督评估与绩效考核机制,强化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绩效。创新科技管理模式,稳步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公开统一的科技管理平台,积极建设科技信息系统,实现需求征集、指南发布、立项和预算安排、监督检查、结题验收等全程信息化管理。

    (二)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

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不断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的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培育计划。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选择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关键技术的中小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优先提供孵化和产业空间,在研发服务、投融资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创新联盟,突破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继续健全地、县两级科技服务体系,形成以产业为引领、企业为主导、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喀什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三)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培育创新创业社区

突出产城融合,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把产业发展贯穿于城镇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坚持以合理布局促发展,大力实施中心城区带动战略,坚持以产业聚集促发展,增强城镇发展的产业支撑;坚持以协作创新促发展,积极推动地方与兵团、不同地区城镇之间产业协作协同发展,实现以业兴城、以城带业,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良性互动。支持产业与城镇一体化协调发展,产业发展和城市功能相互协调,强调“产城融合”的先进理念,构建“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发展格局,为产城融合提供多层次、全覆盖、高品质的公务服务。建设智慧型产城融合的新型城区。

    (四)营造激励创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崇尚科学、尊重创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开放包容的社会风尚,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加快提升各族群众科技素质,加强“科技活动周”等科普宣传活动以及“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的组织领导,保障充足的经费投入。加强创新创业文化建设,广泛宣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技知识以及重大科技成果和先进科技人物,营造“发展靠科技、科技靠创新、创新靠人才”和“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舆论氛围。

    (五)强化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组织开展科技诚信教育,注重科研领域的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科研环境。建立健全科技信用管理体系,将失信单位和人员数据连接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平台,通过系统屏蔽失信单位和人员,将其排除在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评审和管理过程中。加强科研失信行为管理,严肃查处严重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制。加强、优化、转变政府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完善科技创新制度和组织体系,加强宏观管理和统筹协调,减少微观管理和具体审批事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科研诚信建设。

    七、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保障体系

    (一)加强党的领导

坚持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科技体制改革与创新体系建设领导和推进工作机制,统筹推动各项科技创新工作有序有效推进。加强科技创新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各管理部门与行业部门之间统筹实施规划的沟通协调落实机制,加强各类科技计划与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衔接明确责任分工,健全完善部门间政策沟通、调查协作机制,建立相关部门为科研机构分担责任机制,完善鼓励法人担当负责的考核激励机制,形成鼓励干事创业、投身科技改革的氛围。

    (二)完善吸引人才制度体系,保障创新人才供给

牢固树立人才是支撑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的理念,紧紧围绕并服从服务于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确立在科技创新中人才资源优先开发的战略布局,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柔性人才援疆力度,不断带动受援地干部人才能力素质提升。构建成规模、宽领域、多层次的人才交流模式,深入推进兵地人才融合发展为喀什全面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智力支撑。

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基础、以用人单位为主体、以特设岗位为载体的引才机制,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发展需求,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招商引才和柔性引才活动。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对引进到事业单位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不需要参加事业单位招聘统一考试,不受用人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职数的限制,到岗即聘最大限度满足高层次人才的工作、生活条件。建立科技人才引进跟踪服务系统,设定“人才服务专员”,及时了解引进人才的工作需求,为其提供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同时,建立引进科技人才的跟踪评估,建立动态的科技人才引进和退出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引进人才将停止各项待遇的发放。设立创新人才柔性工作站,争取自治区、国家层面财政和政策支持,与内地发达省区建立创新人才共享机制。在双方自愿前提下,围绕产业需求,邀请创新人才通过项目合作、短期兼职、远程指导等形式服务新疆发展。在劳务津贴基础上,对成功聘用的柔性创新人才按季度提供一定额度的津贴。

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双向流动机制。进一步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双向交流制度,引导科研人员在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兼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研人员,在履行本单位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书面提出兼职申请的,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到科技企业兼职,为实现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技术攻关提供有偿服务,并获取兼职报酬。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通过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柔性流动方式,每年引导一批高校、科研院所的博士、教授向企业一线有序流动。建立产学研合作培养机制,依托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实施“双导师制”;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培养创新人才。建立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接受企业委托、定向培养技术创新人才的机制。

进一步完善科学灵活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自治区贯彻落实〈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相关内容,科学设立人才评价指标,对不同类别、不同专业、不同领域的科技人才,完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探索和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进一步健全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积极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鼓励科研事业单位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三)积极贯彻落实创新投入财政机制和税收金融等政策

保障财政科技投入,优化科技投入结构,完善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的支持方式,力求科技创新活动效率最大化,力争在基础研究领域实现大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实现大突破。通过政府引导、税收杠杆等方式,引导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激励企业、社会组织等以共建新型研发机构、联合资助、公益捐赠等途径投入基础研究。优化科技金融生态,促进科技金融业务模式创新,积极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持续探索多种形式的投贷联动、贷款保证保险、专利综合保险、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保险、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等科技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资助,不断改善科研创新环境,促进本地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加快高端科技成果和专利技术的本地转化。

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支持科技型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已享受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科技型企业给予相应科技企业创业扶持资金,鼓励企业或个人自主研发。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各类应用技术的研究开发,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富有活力、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四)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

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优化创新创业政务环境。建立健全清单管理制度,消除行政审批中部门互为前置的认可程序和条件,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企业创新创业活动的干预。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制度,为示范区创新创业营造优良的政务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优化创新创业市场环境。要加快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开放式综合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共建共享;建设开放高效的科技要素市场,促进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打造全链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形成要素集聚、载体丰富、服务专业、资源开放的创新创业良好生态。

加强政策扶持引导,优化创新创业政策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服务和政策支持。在科技金融结合、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引进等重点领域,进行政策先试先行,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构建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支持创新创业。推动金融与科技结合,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建设适应创新创业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立符合创新创业规律的投融资机制。

营造开放创新氛围,优化创新创业人文环境。要建立有序竞争、法制健全、保护产权的市场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创新容错免责机制,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政策、法律环境。促进文化开放融合,营造开放合作、多元发展、宽容包容的创新文化氛围,使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创新创业、投身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价值取向。加强科技统计、科技预测、科技评估、科技报告等相关基础性工作及宣传工作,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科技创新活动,为规划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

医疗保障是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增进民生福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制度安排。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新政办发〔2021110号)喀什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喀党办发〔202129号)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区医疗保障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和实施《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局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深化自治区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任务分工方案〉的通知》(喀地医保发〔20216号)。建成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大病保险制度,实施全民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保障范围。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提高参保女职工生育保险津贴享受天数。

重点改革纵深推进。深化药品和医用耗材改革,落实国家自治区组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中选结果。持续扩大居民意外伤害险、城镇职工大病保险覆盖面,2020年末,全地区城镇职工参保39.32万人,城乡居民参保409.33万人,基本实现了法定人群全覆盖。

疫情应对措施有力。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地区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按照地委工作安排,压紧压实工作责任。落实自治区出台的相关待遇和支付政策,将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收治医疗机构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及时开展减征缓缴政策,全地区累计减征职工医疗保险费3.53亿元,缓缴227.67万元,支持了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定就业,有力对冲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医保力量。

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启动以智慧医保为核心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支持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医保支付等新模式,推动医保数字技术应用和制度创新。全面实施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制度,全力推进综合柜员制,稳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和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规范医保基金使用,强化预算编制和运行分析,开展基金使用专项整治工作。充分利用自治区医疗服务智能监控系统规则,提升医保基金监管效能。强化医保业务和专业能力培训。

群众就医负担有效减轻。城乡居民医保年人均财政补助由2016年的420元提高到2020年的580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报销比例达到68.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与大病保险政策范围内报销之和比例达到78.3%。将国家谈判的221种抗肿瘤、特殊疾病、罕见病治疗用药纳入医保目录,城乡居民重特大疾病保障水平得到提高。全地区符合条件的医疗机构全部纳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管理系统。2020年末,全地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8.65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13%。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改革红利充分释放,落实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三批次112个品种中选结果,一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近1亿元;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均价由1.3万元降至700元,一年减少医疗费用支出近0.4亿元。

十三五时期全地区医疗保障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为十四五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喀什地区医疗保障事业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主要表现在:全地区医疗保障发展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各群体在筹资、待遇等方面存在差距。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在险种之间分布不均衡。医疗保障相关法律体系还不健全,医保基金监管体制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医疗保障部门专业人员不足,基层经办管理服务力量还比较薄弱,医保管理服务能力无法完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推动新时代符合喀什特色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低迷局面短期内难以扭转。同时,全球医疗科技领域创新突破加速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注重面向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模式。互联网医疗、远程移动医疗、智慧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呈现蓬勃发展趋势。

从国内看,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新需求,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被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中央对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出了系统性、战略性安排,为医保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为开启新时代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内看,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紧贴民生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党中央在统筹推进全国改革发展的进程中,把新疆作为我国西北的战略屏障、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向西开放桥头堡,为做好新时代新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着力解决医疗保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决策部署,结合新疆实际,进一步做出了安排部署。

从地区内看,喀什地委、行政公署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将医疗保障事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医疗保障职能配置和机构设置逐渐健全,医疗保障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进,医保基金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十四五时期,喀什地区深入实施包括全民健康和社保扩面在内的十项惠民工程,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宏观环境持续向好。但与此同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新矛盾、新挑战,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财政对民生保障领域投入压力增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医疗保障服务有更高的期待。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增加了疾病谱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全社会的医疗和照护成本将随之上升。以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呈现年轻化趋势为特征的疾病谱变化,医疗技术进步导致的医疗费用变化,都对医疗保障事业发展提出新要求。

第二章 绘就十四五发展新蓝图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二全会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医疗保障高质量发展、更好解决人民群众医疗后顾之忧为根本目标,围绕公平医保、精准医保、安全医保、智慧医保、法治医保建设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挥医保基金战略性购买作用,加快建成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具有喀什特色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更可靠、更充分、更有价值的医疗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提供有力保障。

第二节 主要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党对医疗保障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坚持制度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增强制度刚性约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医疗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坚持公平统一保障基本。依法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覆盖全民,坚持普惠公平、互助共济、权责一致,持续推动政策规范统一,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的公平性,增强对困难群众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有效化解重特大疾病风险。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确定筹资水平,均衡各方缴费责任,实事求是确定保障范围和标准,纠正过度保障和保障不足问题,加强统筹共济,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制度可持续、基金可支撑。

坚持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坚持系统思维,强化政策集成,增强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统筹推进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促进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动态平衡,提高基金使用效能。

坚持协同发力、共享共治。坚持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促进多层次医疗保障有序街接,实施更有效率的医保支付,完善医保公共服务方式方法,提升医保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医保制度规范统一。基本医保制度更加公平规范,各方责任更加均衡,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供给更加充分,各类医疗保障有效衔接、互为补充。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全面建立,参保结构持续优化。十四五期间,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每年保持在95%以上。

医保待遇公平适度。基本医保待遇政策规范统一,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各方权利义务责任对等均衡,待遇保障机制公平适度,保障范围和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更加适应,有效助力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医保管理精细高效。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和使用改革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快推进,医药机构定点协议管理严格规范,医保支付机制管用高效,基金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基金使用效率明显提升,群众医药负担进一步减轻,医保基金战略购买作用有效发挥。

医保基金安全可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监督、行业自律、个人守信相结合的全方位监管格局全面建立,医保托底保障功能更加夯实,监管制度体系健全完备,基金运行更加安全稳健,医疗保障安全网更加密实,基金安全得到强力保障。

医保服务优质便捷。医保公共服务网络实现地、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全覆盖,医保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线上可办率达到80%,医疗保障政务服务事项窗口可办率达到100%。

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医保制度法定化程度明显提升,多主体协商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更加健全,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依法行政和执法监督取得明显成效,个人依法参保缴费,全社会医保法治观念明显增强。

智慧医保全面构建。医疗保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统一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建成使用,互联网+医疗保障医保服务不断完善,医保大数据和智能监管全面应用,医保电子凭证普遍推广,就医结算更加便捷,数据安全有效保障,医保治理现代化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第三章  健全多层次医保制度体系建设公平医保

坚持公平适度、稳健运行,持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鼓励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等协调发展。

第一节 提升全民医保参保质量

巩固全民参保成果。按照应参尽参、依法参保的要求,推动职工、居民等各类人群规范参保。推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用人单位及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除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应参保人员以外的其他所有城乡居民。鼓励和引导新业态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灵活就业人员可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以合适方式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方式,放开对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户籍限制。落实困难群众分类资助参保政策。

优化提升参保结构。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和社保扩面惠民工程,科学合理确定年度参保扩面目标,逐步实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劳动就业人口为参保扩面对象。建立健全医疗保障部门与教育、公安、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税务、市场监管、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数据共享机制,加强数据对比,以困难群体、大中专学生(含全日制研究生)、新生儿、退役军人等为重点,依托自治区医疗保障局搭建的覆盖全民的参保数据库,实现参保信息实时动态查询。实行参保实名制台账管理,积极推动职工和城乡居民在常住地、就业地参保,实现精准扩面,避免重复参保,巩固提高参保覆盖率。

优化参保缴费服务。深化医疗保险费征缴体制改革,拓展多样化的参保缴费渠道,提高征缴效率。优化城乡居民参保缴费服务,压实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参保征缴责任。加强医保、税务、银行三方线上+线下合作,拓宽参保缴费便民渠道。探索五项社会保险单位参保登记互认与信息推送共享,实现部门间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应用。健全流动就业人员跨统筹地区、跨制度参加基本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待遇衔接机制。

第二节 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

促进基本医疗保险公平统一。坚持基本医保保基本的定位,落实基本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逐步实现政策纵向统一、待遇横向均衡。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分类保障,基金分别建账、分账核算。按照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的标准,全面做实医疗保险地级统筹。按照分级管理、责任共担、统筹调剂、预算考核的思路,为自治区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打下坚实的基础2021年自治区建立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喀什地区贯彻落实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三年行动,按照确定基本保障内涵,厘清待遇支付边界,明确政策调整权限,规范决策制定流程的总要求,规范医保政策决策权限,2023年底前基本实现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制度设置、政策标准、基金支付范围与自治区保持规范统一,并与自治区医疗保障待遇清单要求相一致,促进医疗保障制度法定化、决策科学化、管理规范化、运行可持续,纠正过度保障和保障不足的问题。统一基本医疗保险目录,规范医保支付政策。

合理确定待遇保障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实行职工和城乡居民分类保障,待遇与缴费挂钩,巩固稳定基本医疗保险住院保障水平,稳步提高门诊待遇保障水平,统筹门诊待遇和住院待遇政策衔接。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待遇调整机制。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实行医保差异化的支付政策,适当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医保支付比例。健全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改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保障政策,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继续开展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两病门诊用药保障和健康管理专项行动和示范城市建设,深化城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逐步稳妥提高两病门诊用药保障水平,推进两病早诊早治、医防融合。

规范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完善和规范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大病保险可持续筹资机制,强化保障功能,提高保障能力。加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衔接,提高保障能力和精准度。规范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等制度。

完善统一规范的医疗救助制度。建立救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和实时共享机制,实施分层分类救助。规范医疗救助费用范围,合理确定救助标准。建立健全防范和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协同实施大病专项救治。积极引导慈善等社会力量参与救助保障,强化互联网个人大病救助平台监督,促进医疗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筑牢民生托底保障防线。完善疾病应急救助管理运行机制,确保需急救的急重危伤病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及时救助。

巩固拓展医保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坚持共同富裕,共享发展成果,构建医疗保障防贫减贫机制,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坚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制度常态化保障平稳过渡。分类优化医疗保障综合帮扶政策,坚决治理过度保障。综合施策降低农村低收入人口看病就医成本,引导合理诊疗,促进有序就医,提升农村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水平。

完善重大疫情医疗救治费用保障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时,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医保基金先预付、后结算。健全重大疫情医疗救治医保支付政策,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落实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按照国家、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规定有针对性免除医保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坚持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健康策略,统筹医疗保障基金和公共卫生服务资金使用,对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差别化支付政策,实现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服务有效衔接。

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措施。积极贯彻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要求,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生育保险、生育医疗费用支付及生育津贴制度。做好生育保险对参保女职工生育医疗费用、生育津贴等待遇的保障,规范生育医疗费用支付管理,推进住院分娩按病种支付、产前检查按人头支付的生育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控制生育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降低生育成本,巩固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成效。继续做好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生育医疗费用待遇保障,稳步提高居民医保参保人员住院分娩医疗费用报销水平。

专栏2 优化基本医疗保障待遇保障机制重点工程

1.社保扩面工程。建立健全与公安、民政、人社、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税务、教育、司法、乡村振兴、残联等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机制,充分利用自治区医保局搭建的全民参保库实行参保实名制台账管理。加强人员信息比对和共享,核实断保、停保人员情况,精准定未参保人群,形成实名制参保和未参保数据库。实行参保面计划管理。根据本地区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就业人口、城镇化率等指标,科学合理确定年度参保扩面目标,制定年度参保计划。

2.乡居民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推进两病用药保障人群全覆盖。卫生健康部门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糖尿病人群纳入医保信息系统,动态更新人员信息。简化认定备案程序。推进两病患者健康管理全覆盖。加大两病患者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力度,提高群众防治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健康意识。完善两病用药待遇保障政策。科学确定待遇保障水平。做好政策衔接。深化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活动。

3.贯彻落实待遇清单制度三年行动。2021年底前,清理医疗保障待遇单外政策。2022年底前,实现与自治区医保制度框架统一2023年底前,全面贯彻实施医疗保障待遇清单制度,基本实现决策权限清晰合规、制度体系统一规范、保障标准合理均衡。

4.重大疾病救助工程。建立助对象及时精准识别机制。加强部门协同,做好各类困难群众身份信息共享,及时将符合条件的纳入医疗助范围。健全防范化解因病致贫返贫长效机制。强化高额医疗费用支出预警监测,依申请落实综合保障政策。健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机制。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和医疗互助发展,壮大慈善医疗救助。引导实施合理诊疗,促进有序就医,严控不合理医疗费用。

第三节 完善基本医疗保障筹資机制

着眼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基金中长期平衡,建立健全与喀什地情相适应、与各方承受能力相匹配、与基本健康需求相协调的筹资运行机制。建立健全责任均衡的多元筹资机制。均衡个人、用人单位和政府三方筹资责任。落实自治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准费率制度,合理确定费率,研究规范缴费基数。调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结构,提高统筹基金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中的比重。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政策,探索建立缴费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挂钩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优化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结构。降低医保赤字风险。积极探索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探索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机制。拓宽医疗救助筹资渠道,鼓励社会捐赠、彩票公益金等多渠道筹资。加强财政对医疗救助的投入。

第四节 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鼓励产品创新。鼓励商业保险机构提供医疗、疾病、康复、照护、生育等多领域的综合性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将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应用纳入商业健康保险保障范围。开展老年人慢性病健康管理,鼓励商业保险将老年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管理纳入保障范围,加强早期预防、干预,降低发病率,减少医疗费用。

完善支持政策。支持商业保险机构开发面向全体基本医保参保群体、与基本医保保障政策相衔接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更好覆盖基本医保不予支付的费用。鼓励商业保险机构与医院以及其他医疗经办机构交流合作,推动多层次医疗保险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按规定探索推进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与商业健康保险信息平台信息共享。

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业务,建立并完善参与基本医疗保险经办的商业保险机构绩效评价机制。建立健康保险数据管理制度,明确使用权限和流程规范。加强市场行为监管,突出医疗保险产品设计、销售、赔付等关键环节监管。建立信用管理协同机制,将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发生的商业医疗保险费用一并纳入监控范围。

第五节 稳步实施长期护理保险

按照以人为本、独立运行、保障基本、责任共担、机制创新、统筹协调的原则,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以满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为重点,按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统一安排,稳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积极探索建立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制定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合理确定待遇保障范围和基金支付水平;研究制定失能等级评价、护理需求评价办法,鼓励使用居家和社区护理服务,根据不同护理等级、服务提供方式等实行差别化的待遇保障政策。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衔接。

第四章 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提供精准医药服务

健全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医保、医疗、医药联动改革系统集成,加强政策和管理协同,不断提高价格治理能力。

第一节 深化集中采购制度改革

依托自治区医药招标采购政策体系,规范采购行为,优化采购流程,完善集中带量、价格联动、备案采购等采购方式,探索形成自治区、地区、医疗机构集中采购联动互补和部门协同推进工作新格局,推动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配合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加快医保招标采购子系统建设,加快应用以医保支付为基础,全统一开放的集招标、采购、交易、结算、监督一体化的自治区集中采购平台,确保平台交易、分类采购、动态调整、应采尽采。根据自治区统一安排,落实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完善医保支付标准和集中采购价格协同机制。完善与集中采购相配套的激励约束机制,落实集中带量采购医保资金结余留用政策,推动集中带量采购成为公立医疗机构医药采购的主导模式,鼓励社会办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参与集中带量采购。

第二节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加强医疗服务价格宏观管理,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落实自治区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医疗服务价格结构。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按照自治区定调价规则,建立目标导向的价格项目管理机制,使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更好计价、更好执行、更好评价。落实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执行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管理制度,促进医疗新技术发展和临床应用。同步加强考核激励、综合配套,不断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机化、标准化、常态化水平。

第三节提升医药价格监测水平

落实自治区药品、医用耗材价格治理机制,规范药品、医用耗材的采购价格信息监测制度,积极参与自治区的全国交易价格信息共享机制,提升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异常变动的分析预警应对能力。实施医药价格监测工程,充实监测力量,增加监测哨点,强化常态化监管,治理药品、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完善公立医疗机构价格监测,根据自治区的医疗服务价格指数,探索建立灵敏有度的动态调整机制,及时受理医疗机构调整或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经初审后报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审核,发挥价格合理补偿功能,稳定调价预期。健全短缺药品地、县(市)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提升处置应对能力。全面实施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灵活运用成本调查、函询约谈、信息披露、挂网规则等管理工具,精准施策,有效传导,兼顾企业合理利润,提高医疗服务价格治理规范化、智能化水平

专栏3 医药价格监测重点工程

1.完善监测体系。强化监测制度保障。开展普遍监测与深度监测相结合,多维度、多主体的连续监测。

2.扩大监测范围和内容。实现以公立医院监测为主,逐步向社会办医疗机构、零售药店等方面延伸。在监测采购价格的同时,向监测服务收费、要素成本等方面拓展。

3.加强医药价格监测能力建设。充实监测力量,增加监测哨点,提升价格监测能力。

第四节 提升医药产品保障能力

鼓励药品创新发展,加快新药好药上市,促进群众急的新药和医疗器械使用。探索多元化扩大集中采购参与主体范围。健全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体系,做好短缺药品保供稳价。促进谈判药品落地。支持药店连锁化、数字化发展,更好地发挥药店的独特优势和药师的作用。

第五章 改善医保支付机制建设精准医疗服务供给侧

健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医保、医疗、医药谈判机制,规范定点医药机构管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发医药服务供给侧活力。

第一节 加强医保目录和医用耗材管理

落实落细医保目录调整机制。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目录》,将符合条件的民族药、中药饮片、治疗性医院制剂按程序报送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审核后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执行自治区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保诊疗项目目录。落实自治区医保药品支付标准,从谈判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两病患者用药支付标准切入,逐步推动医保药品目录管理和支付标准相衔接,让更多患者用得起好药、用得上新药。

加强医保医用耗材管理。落实落细国家、自治区医保医用耗材管理相关政策,完善医用耗材供应保障机制,执行自治区医保医用耗材目录医用耗材医保支付标准,引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促进医用耗材合理使用。加强医用耗材交易价格的监测。

第二节 完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

完善医保基金总额预算办法,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指标,推进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基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为主的适应不同病种、不同服务特点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推动按病种分值(DIP)付费工作,形成本地化的DIP病种库完善分值测算,提高付费精准度。完善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医保支付政策,探索对紧密型医疗联合体实行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推进门诊按人头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相结合的门诊付费制度改革,门诊慢性病按人头付费,完善相关技术规范,规范门诊付费基本单元,形成以服务能力、服务项目、服务量为基础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探索符合中医药特点的医保支付方式,鼓励实行中西药同病同效同价,引导基层医疗机构提供适宜的中医药服务。进一步调整优化医疗服务价格,做好医保支付与医疗控费等相互衔接。适应医疗服务模式发展创新,完善医保基金支付方式和结算管理机制。完善不同支付方式经办规程。探索推进医疗服务与药品分开支付。

第三节 强化医保定点管理

推动医疗机构、零售药店医疗保障定点管理办法有效实施。优化定点管理流程,扩大定点覆盖面,将更多符合条件的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建立健全跨区域就医协议管理机制。落实定点医药机构绩效考核细则,推动定点管理与医疗质量协议履行挂钩,完善定点医药机构退出机制。

第四节 提升药服务的可及性

发挥医保基金的战略购买作用,促进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推动定点医药机构行业行为规范、成本控制和行业自律,完善适应医保支付的医疗机构医保管理制度。对开展疑难杂症和急危重症救治、引进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医保政策予以倾斜。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模式发展。加强医疗机构医保药品、医保医用耗材配备和使用,保障群众基本医疗需求。落实自治区医保支付标准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替代。

第五节 健全医保支付协调共治机制

建立健全协商谈判机制。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总额预算编制机制,统筹考虑住院与门诊、药品(耗材)与医疗服务、区内就医与转外就医等情况,完善分项分类预算管理办法,健全预算和结算管理机制。

强化协商共治机制。建立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协商谈判机制,健全医保经办机构、参保人代表、医院协会、医师协会、护理协会、药师协会等参加的协商谈判程序,推动政策制定更加精准高效。

专栏4 医保支付协调共治机制重点项目

1.医保总额预算管理(Globalbudget):结合医疗保险基金收支预算管理,合理确定总额控制目标,根据分级医疗服务体系功能划分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要求,将总额控制目标细化分解到各级各类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办法。探索将点数法与总额预算管理等相结合,逐步使用区域(或定范围内)医保基金总额预算控制代替具体医疗机构总额控制。

2.按病种付费:以病种为计费单位,在疾病分级基础上制定病种付费标准,常用于急性住院付费,包括单病种付费。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是医保部门基于总额控制,对不同病种赋子不同分值,以患者出院累计分值与定点医疗机构进行费用结算的一种付费方式。

3.按床日付费(Perdiem):对于精神病、安宁疗护、医疗康复等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且日均费用较稳定的疾病,可采取按床日付费的方式。

4.按人头付费(PayforCapitation):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探索从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功能衰竭等诊疗方案、评估指标明确的慢性病入手开展试点。

5.按项目付费(Feeforservices):对不宜打包付费的复杂病例和门诊费用,可按项目付费。

   第六章构建医疗保障服务支撑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经办服务

健全医疗保障经办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统筹优化线上线下公共服务,推进医保治理创新,为参保群众和单位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精细的服务。

第一节 健全经办管理服务体系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医疗保障经办管理体系,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医疗保障经办服务。建立覆盖地、县(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的医疗保障服务网络。依托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行政村(社区)便民服务站,加强医疗保障经办力量。大力推进服务下沉,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补齐基层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能力配置短板,提高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的可及性。完善管理服务机制,按照自治区医疗保障局统一安排,引入社会力量参与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鼓励商业保险健康发展、丰富产品品种。

第二节 增强医保服务能力

增强经办服务能力。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统一的医保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服务流程,统一经办规程和服务标准。强化医保经办机构内控机制建设,落实协议管理、费用监控、稽查审核责任。建立绩效评价、考核激励、风险防范机制,提高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和效率。

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持续推进医保系统行风建设。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新型服务方式两条腿走路。发挥传统服务方式兜底作用,提高新型服务适用性。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健全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建立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建立与医疗保障发展相适应的医保政务服务评价体系和评价结果应用管理办法。

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优化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新疆医保服务平台提供全国统一的线上备案服务,全面推进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推进两病、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

完善互联网+医保服务管理。推动构建互联网+医保服务定点协议管理,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根据服务特点完善协议管理、结算流程。

第三节 健全完善医保协议管理

优化定点医药机构专业评估、协商谈判程序,参考自治区医疗保障服务协议,制定并定期修订本地区医疗保障服务协议范本,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动定点医药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应用挂钩。

第四节 探索医保经办治理机制创新

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医保治理格局,按照自治区统一部署,探索医保经办机构法人治理建设,推进医保经办管理服务与政务服务平台衔接。鼓励商业保险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医保经办管理服务。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职能部门建设,发挥其联结医保服务与医院管理的纽带作用,加强定点医疗机构医保精细化管理,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与医疗保障服务的关联度和协调性。

专栏5 医保经办治理机制创新重点工程

1.县(市)级以上医保经办标准化窗口全覆盖。

2.地、县(市)医保经办服务示范窗口建设。重点向县(市)倾斜。

3.医疗保障基层服务示范点建设。面向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两级,结合人口分布、人口流动、经济发展水平,按照评定标准进行建设,推动医保经办服务下沉。

4.医疗保障定点医疗机构示范点建设。推动精细化管理,提升参保人就诊体验。

5.智慧医保管理服务建设。提升经办管理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6.健全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依托自治区政务服务平台,建立差评和投诉问题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和反馈机制。及时公开政务服务情况、评价结果及整改情况等政务服务评价信息。

7.推进跨省通办。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基础信息变更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加强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升跨省通办数据共享支撑能力。

8.提升医保数字化服务水平。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在医保管理中的运用。鼓励发展诊结算、床边结算、线上结算。推进医疗电子票据使用。探索建立慢性病互联网诊治、第三方药品配送上门的服务新模式

9.提升适老服务水平。

第七章 健全基金管理和基金使用监管建设法治医保

加强基金收支平衡管理,深化基金监管制度体系改革,加强基金运行管理和风险预警,构建全领域、全流程的基金安全防控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第一节 健全完善法制建设

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行政处罚行政裁量基准》,规范全地区医疗保障系统医疗保障行政处罚裁量权,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促进严格规范文明执法。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保障行政处罚程序暂行规定》,进一步规范全地区各级医疗保障部门行政处罚行为。开展多种形式的医保普法宣传活动,引导全社会增强医保法治意识。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制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改进执法方式,加强执法监督,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的法制审核制度。完善行政诉讼案件处理工作机制。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深入实施医保法律顾问制度。

第二节 确保基金收支平衡

逐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按照制度政策统一、基金统收统支、管理服务一体的标准,积极配合自治区推进省级统筹。稳步提高大病保险统筹层次。建立健全与医疗保障统筹层次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探索推进地市级以下医疗保障部门垂直管理。推进服务下沉,强化属地监管责任,加强统筹层次提高后的有序就医管理。

加强基金预算管理。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统筹喀什地区人口结构、发病率、医疗费用等因素,科学编制医疗保障基金收支预算。健全基金预算管理机制、运行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全面实施基金预算绩效管理。完善基金预算编制和管理办法,提升基金预算编制质量,实施基金预算执行分析报告制度,增强基金预算执行约束力,提高基金使用效率。加强医疗救助资金预算管理,确保资金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强化基金运行管理,建立科学的基金运行机制,合理配置地、县(市)的职责权限,实现医保基金安全可持续运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转移支付直达机制。

加强基金收支平衡管理。加强对医疗费用增长、群众负担水平变化监测评价,健全基金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加强基金精算管理,构建收支平衡机制,定期分析基金收支运行情况。健全基金运行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发现支出异常增加及时剖析原因,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促进基金中长期可持续。加强与税务部门的配合,畅通合作运转机制,确保医保费应收尽收、足额征缴到位。科学合理测算确定打包总额。明确医保基金结算程序和付款时限,及时向定点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

第三节 加强基金使用管理

构建多元共治监管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基金监管中的主导作用,依法监督管理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内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医疗费用。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建立由医疗保障部门牵头、有关部门联动协同的基金监管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基金监管重大行动、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引导医药卫生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规范和自律建设,积极发挥行业组织在行业标准、服务规范、自律管理、失信惩戒等方面的作用。督促定点医药机构落实自我管理主体责任,健全医保服务、人力资源、价格、财务、系统安全等内部管理机制,自觉接受医保监管和社会监督。

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持续开展医保基金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机制,完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等多种形式检查制度。健全上下联动机制,落实属地管理,形成地区抽查复查、县市现场检查全覆盖、定点医疗机构自查常态化监督检查工作格局。建立部门协同机制,组织联动检查,形成监管合力。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服务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商业保险机构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医保基金监管,建立和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立按服务绩效付费机制,提升监管的专业性、精准性、效益性。加快医保监管执法机构规范化和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依法保障业务用房、执法车辆、设备、信息化及监管经费。

全面加强智能监控。推动全区统一的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实施大数据实时动态智能监控,实现智能审核全覆盖。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临床诊疗行为的引导和审核,实现基金监管从人工抽单审核向大数据全方位、全流程、全环节智能监控转变。

建立综合监管制度。适应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特点,建立并完善部门间相互配合、协同监管的综合监管制度。大力推进部门联合执法、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促进监管结果协同运用。加强医保经办机构内控制度建设,强化风险防控,建立常态化、全覆盖的医保结算费用审核制度。对查实的欺诈骗保行为,各相关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对有关单位和个人依规依法严肃处理。加强基金监管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按程序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

完善社会监督制度。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参与医疗保障基金监督,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良性互动。增强公众维护医保基金安全意识。完善对医疗服务的监控机制,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经办机构定期向社会公告基金收支、结余和收益情况,依法依规向社会公开定点医药机构医药费用等数据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定点医疗机构、经办机构、参保人员等进行广泛深入监督。发挥专业机构和中介组织的技术支撑和社会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要情报告制度,主动曝光违法典型案件。完善舆情监测和处置机制,发挥媒体监督作用。建立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医疗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要严格落实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违法违规违约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依照规定对举报人予以奖励并及时兑现奖励资金,激励群众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监督。进一步拓展、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规范受理、检查、处理、反馈等工作流程和机制,切实保障举报人信息安全。

第四节 加强基金运行安全管理

树立底线思维,加强基金运行安全管理。建立流程控制、风险评估、运行控制、内审监督等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医保公共服务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并有效防范。建立系统内部监督制衡机制,加强责任追究,促进内控机制有效运行。有效防范基金运行系统性风险,推动基金运行地区平衡,保持合理的基金结余水平。建立基金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合理确定绩效目标,落实管理责任,全面实施绩效运行监控,开展绩效评价,提升基金管理水平。建立医疗保障专家库,引入第三方监管力量,强化监管的专业性、独立性和权威性。

专栏6 基金运行安全管理重点工程

1.系统监控全覆盖。应用大数据手段,实现全方位、全环节、全流程、无死角监控。

2.现场检查全覆盖。健全常态化日常监管工作机制,坚持每年开展一次全覆盖式现场监督检查。

3.社会监督全覆盖。畅通优化电话、网站、微信等举报渠道,对符合举报受理条件的举报线索凡接必查,查实必奖。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监管,加强社会监督员队伍建设。

4.监管责任全覆盖。纵向上,健全完善基金监管执法体系,加强地、县(市)两级执法检查队伍建设。横向上,加强医保与卫生健康、公安、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发挥综合监管机制作用,构建监管合力。

5.基金监管智能监控。完成智能监管信息子系统落地应用,实现标准规则统一、并动态更新。用好用好自治区统一智能监控规则库,按照自治区推广进度开展药品、医用耗材进销存实时管理,推广视频监控、生物特征识别等技术应用,将异地就医、购药即时结算纳入智能监控范围。

第五节 健全信用管理体系

建立定点医药机构信息报告制度。创新定点医药机构综合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医药机构和参保人员医保信用记录、信用评价制度、积分管理制度,建立信用评价结果与预算管理、检查稽核、定点协议管理等相关联制度。加强和规范医疗保障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对象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单管理工作,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

第八章 加快医保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打造智慧医保

加强战略谋划和项目设计,搭建稳定可靠、安全高效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确保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实现全区医疗保障数据大集中、业务大贯通,推动智慧医保便民利民。

第一节 高标准建设医疗保障信息平台

按照国家、自治区医疗保障信息化总体部署,加快推进自治区统一建设的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使用,推广全国统一医保电子凭证,在自治区形成的医保电子凭证为载体的医保一码通服务管理新模式下,提升医疗保障公共服务标准化、平台化、智能化水平。优化就医流程,推进医疗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可及,并向基层倾斜。利用自治区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提升大数据宏观治理能力,应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技术,逐步实现医保大数据的聚合贯通、深度挖掘及在线应用,提升医保一体化经办、便捷化服务、智能化监管和科学化决策能力。加强医保支付数据的采集、储存和使用管理,逐步推动医保公共数据资源和服务资源开放共享,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促进医保与医疗、医药三医联动

第二节 加强标准化建设

严格执行国家15项医疗保障信息业务编码标准。落实自治区建立协同联动、职责分明的医疗保障标准化工作机制,强化国家、自治区标准实施与监督。树立智慧医疗理念,运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思维改进医疗保障服务,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规范医疗保障经办服务机构建设和管理,落实自治区统一的医保管理办法、经办规程、服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加强医疗保障标准化建设,推动标准在规范执业行为和促进行业自律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为定点医药机构提供明确的标准服务。执行统一医疗保障业务标准和技术标准,落实国家基础共性标准清单、管理工作标准清单、公共服务标准清单和评价监督标准清单,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强化医疗保障标准日常管理维护,完善落地实施长效机制。执行自治区医保编码信息维护、审核、公示、发布的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医保治理能力提升。

第三节 提升关键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网络安全和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相关要求,根据自治区医保信息平台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全生命周期管理规定,加强数据安全保护,健全医疗保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依法保护参保人员基本信息和数据安全。推进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密码安全评估工作,开展网络安全检测和风险评估工作。在自治区提升医保信息平台全域网络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基础上,以统一购买服务的方式提高全域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同时,按自治区统一要求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全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应急响应和恢复能力。

第九章 完善保障措施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医疗保障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病有所医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要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创造规划实施的必要条件和良好环境,努力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第一节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各级党委(党组)在医疗保障事业发展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医疗保障部门党的建设各方面,健全医疗保障系统责任落实机制。在各级党委(党组)领导下,把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作为重要工作任务,做好规划重点任务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把规划的重点任务落到实处。强化全区医疗保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严格执纪监督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第二节 强化要素支撑

强化财政支持。加大医疗保障事业投入力度,有效落实规划项目。加大对兜底性、基础性医保工作的财政投入,提高资金使用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健全医疗保障资金分配使用管理,加强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价。

加强人才队伍支撑。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培养医疗保障人才队伍,加快充实基层经办管理队伍,补齐人才队伍短板。通过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社会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医疗保障人才,提高医疗保障业务人员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监管培训机制,充实医保监管力量。强化医保执法人员业务培训,运用国家医保信息监控平台,增强医保行政管理和执法人员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进行监管的能力,打造一支懂法、用法、守法的专业化执法队伍,确保医疗保障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节 加强组织领导

推进部门联动。建立医疗保障领域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医疗保障、发展改革、公安、民政、司法、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健康、市场监管、税务、银保监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合理推进规划实施。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形成全区医疗保障发展规划体系。完善监督管理协作联动工作机制,形成打击欺诈骗保行为的部门合力,有效提升医疗保障基金安全保障水平。

深化兵地融合发展。贯彻落实新时代推进兵地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兵地一盘棋,健全完善兵地医疗保障工作沟通协调机制,定期协商研究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决策部署的具体措施、国家和自治区医疗保障重大政策措施在本地区、第三师落地实施。强化协同配合,推动在医疗保障监督执法、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建立兵地基金监管协调制,统筹协调基金监管重大行动、重大案件查处等工作。推进兵地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医疗保险信息共享。推动兵地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互认,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第四节 营造良好氛围

运用多种媒介,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医疗保障政策解读和宣传服务,提高群众政策知晓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重要改革事项广泛听取意见,做好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和新闻发布,及时准确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充分调动各方支持配合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医保文化建设,凝聚社会共识。

第五节 加强监测评估

规划确定的指标和任务,是对广大参保群众的郑重承诺。要建立健全规划监测评估机制,评估结果是改进医保工作和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积极开展规划实施年度监测分析、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畅通群众诉求和意见表达渠道。开展部门自评与社会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规划实施评估,提升规划实施效能。


文件下载:关于印发《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关联稿件:

关于对《喀什地区“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解读说明

关于对《喀什地区医疗保障“十四五”规划》的政策解读

智能问答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