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 手机版
中国政府网 新疆政府网

探“巷”识新疆

发布日期:2024-12-17 10:59 来源:新疆日报 浏览次数: 字体:【

和田团城街巷的特色建筑民居。□李佳佳摄

12月9日,游客在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龟兹小巷游览。□李银琼摄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银璐

当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响起嘹亮的美食吆喝声时,喀什古城巴格其巷里迎来了旅拍客人,库车龟兹小巷里穿着民族服饰的姑娘们准备着歌舞表演,和田团城一家家茶馆里飘出和田药茶特有香郁,哈密阿勒屯古街上的乐器工坊里传出独它尔弹拨声……天山南北的一座座城市,在街巷的苏醒声中开始了新的一天。

走街串巷,见识新疆。截至目前,新疆共有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32个,四通八达的街巷,承担着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推进文旅融合新业态发展的功能,已成为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载体,记录着城的厚重和人的变迁,丰富着城的形态和人的记忆,托举着城的繁荣和人的幸福。

街巷之新在于对历史和人文气息的保留

踏入一条街巷,就是对一个地方历史文化品读的开始。

新疆的诸多特色街巷上,都留存着具有一定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古老建筑及文物。如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就有300多栋清代以来不同时期建筑;库车市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的龟兹小巷,基本完整保留着晚清至民国初期街巷样貌,其中还有很多百年老宅院;莎车县喀赞其老街有200余处古建筑及民居,周边有8处文化遗址;特克斯县博斯坦街及离街历史文化街区内也有多处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

为做好街区历史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利用,激活文化基因,在政府主导、居民参与下,新疆各地相继开展对老城街区的保护性改造和旅游开发建设。2007年,伊宁市对喀赞其核心区做修缮改造,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前进街成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和田团城自2016年起改建,在保留原建筑风格基础上,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提升服务功能。2023年,库车市启动“拯救老屋行动”,老城区80年以上的102座历史民居被纳入修缮范围,同时发动各族居民、建筑工匠等参与,在“修旧如旧”中让街巷的老屋焕发新光彩。

经过改造后的街巷呈现出整洁、崭新、多彩的视效,但更重要的是功能的变化,除了街巷居民的住宅及店铺外,还增添了现代设计感强、时尚氛围浓厚的手工技艺类非遗工坊、传统手工艺文创店等,充分盘活了当地文化资源,让街巷成为民间艺术和现代艺术交织共进的活态文化展馆。

在库车龟兹小巷中,有一面挂满彩色姓名牌的墙面,这一个个真实的姓名,都来自于参与这条街巷改建工作的街道及社区工作人员和普通群众。“小巷每面彩绘墙的创意绘制、每栋老房的修缮和靓化、每个文化休闲角的装饰、每处旅拍打卡地的设计装修,都是社区干部和住户共同打造的。”库车市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副局长庞涛说。群策群力下,龟兹小巷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巧妙衔接,古老街巷的格局和容貌在新姿态、新活力的滋养下得以保留。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黄浏英表示,特色街巷对人的吸引一定是基于生活和商业场景的融入,这也是做好它的价值所在,“所以要最大限度保障街巷里,有长期居住在这里的人群展现的人文生活气息,有他们制作的地方美食,有设施完善、特点鲜明的民宿,有可逛可购可坐的小店。”

为迎合现代生活需要,新疆特色街巷除将传统民居作为开发亮点外,还配置了手工制作体验、旅拍、绘画、烘焙等空间,为街巷的“华丽转身”注入力量。

街巷之厚在于对中华文化的保护传承

走入喀什高台民居,一条条整齐砖石路面的小巷,带着人们通向民居的各个角落。冬日暖阳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吐尔逊·肉斯坦,正认真地握着刻刀在土陶坯上绘制纹样。

“没有这些老手艺,街巷里就没有生机和味道。”吐尔逊说,他的土陶工坊里能制作罐、壶、盘、碗、瓶、缸、盆、灯等70多种物品,带出的徒弟有的跟着他继续干,有的已经在其他地方开了工坊。

在吐尔逊土陶工坊所在小巷里,还分布着手工铜器铁器制作工坊、果酱制作工坊、木器木雕店、乐器工坊……叮叮当当的打铁声、甜蜜可口的无花果酱、似母亲怀抱般的木摇床、传出抚慰心灵旋律的弹拨尔……都在有声有形有色地展示着中华文化之美,也让走过的游人一次次停驻,在静静品味中放慢时光的脚步。

直径60厘米的库车大馕是怎么打出来的?库车市伊西哈拉镇的大馕小巷可现场观看全流程。2021年,馕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这项历史悠久、影响广泛的传统面食制作技艺中的文化内涵得到更丰富的展现。

“和面、擀饼、压花纹、下坑烤制、铁钩取馕的全过程,承包了观看和体验的人一天的满足感。”大馕小巷“陪伴馕饼店”经营者热合曼·艾合提说,因为店里的“馕文化体验”吸引了很多游客,很多已经成为他的网购客户。

这条以馕为名的小巷里生活着多位馕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们乐于将手艺传给年轻人,目前,已经带动约160人就业,让小巷里有了40个馕坑,日均产馕近1万个,拥有十多个种类。

临近岁末,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上经营剪纸文创店的王艺,手里的订单又多了起来。“年味是不会褪色的,人们在年节时对剪纸、绳结、福字、福袋香包、灯笼、版画、年画这些传统节庆文创的需求和热情越来越高,这条街巷也因此汇集了很多非遗传承人,一边经营一边授艺。近几年热起来的非遗巴扎、非遗研学、非遗年俗展,让街巷的文化气息越来越浓郁了。”王艺说。

汇集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新疆特色街巷的重要功能。在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截至目前已建成手工艺品店100多家,拥有民间工匠1000余人,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53家,推出旅游商品200余种,其中皮具、沙粒画、木雕木器等28种被列入“新疆礼物”系列产品。

在和田团城,艾德莱斯绸织染技艺、和田药茶制作技艺、地毯制造技艺、阿依旺赛来民居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街巷上最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

“来团城的游客对阿依旺赛来民居都带着极大好奇,我们也会重点对它的构造和由来做介绍,它的建筑外形与塔里木盆地常见的‘回’字形佛殿相似,广泛使用中原传统建筑中的斗拱和藻井技术,还配以花砖、木雕、廊檐彩画等极具中华文化特色的建筑饰物。”和田玉都文化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佳佳说,非遗的独特性与趣味性,是呈现一个地方、一条街巷历史文化发展过程的重要载体,能让人深入品味和了解这里的故事。

据统计,今年1—11月,和田团城接待游客190.6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6亿元。

街巷之美在于传统与现代的交融

被人向往的街巷大概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库车龟兹小巷就是这番交织的佳作。

如今的龟兹小巷,老宅展示区土制院墙上贴着各色陶瓷搪瓷装饰盘,房屋外墙挂起艾德莱斯绸,双开木门上画着色彩缤纷的图案,墙画上写着“龟兹小巷的风,会替你见想见的人”等妙趣横生的流行语。民俗演艺区有传承人表演十二木卡姆、萨玛瓦尔舞等,也有少儿模特队表演56个民族传统服饰秀,更有激情满满的青年舞者展示街舞和韵律操。餐饮休闲区里,飘香的老茶馆、个性的咖啡店、三五好友聚会的火锅店及客人爱吃的红柳烤肉店铺等,处处都是烟火气。

“小巷人气旺起来后,让很多之前外出工作的年轻人回来创业,只要头脑活,都能赚钱。”龟兹小巷的餐饮店经营者阿迪力·亚森说,他的店周围还有旅拍店、乐器店、烘焙店、咖啡店、连锁饮品店、手工饰品店、干果特产店等,各家都做得有声有色。

和田团城典雅手工地毯店里的展示,就如同诗歌《花毯》中所写:“天上,有多少片云;地上,就有多少花毯”,让进店的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不少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些地毯的款式、风格、纹样、图案丰富度很高。

“我们既要延续地毯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特色样貌,也要满足它与现代社会风尚的匹配。”典雅手工地毯店经营者凯迪说,地毯是这条街巷连接古今的重要文化产品之一,在过去漫长的岁月里,一代代织造手艺人始终在这里织地毯、卖地毯,为地毯成为“和田三宝”,成为和田的文化标识作出了贡献。

团城的人气攀升带来了文化的交流、时尚的汇聚,也让地毯的设计织造发生着变化。“我们保留着传统地毯的多层边框、几何纹等设计的产品,但也在重点开发更现代、更时尚、更个性化的产品。”凯迪说,“比如动物特写、人物肖像画、标志性建筑、自然风景、民族乐器的图案,都很受年轻人喜爱。另外功能上也打破了单一性,款式和大小可满足多种需求。”

葫芦画是阿勒屯古街上极具名气的手工艺品,这里还专门开设了一间葫芦画研学馆,走进这里会发现很多葫芦画作品,与传统概念里以花卉为主、色彩繁多的绘制作品不同,它们是用烙画技艺制作的。“这两种非遗技艺的融合,游客反响非常好,很多人选择以自己的照片为原图,制作人物肖像葫芦烙画。”葫芦画研学馆负责人说。

新疆的街巷,在传统与时尚的自然融合、守护与创新的交相辉映中,延续着中华文化动人的生命力,一路记述历史、传承文化、展示风物、温润人心。

【打印本文】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关联稿件:

智能问答机器人